活动策划与运营对端运营人来说,算是家常便饭了,不过在流量红利枯竭,增长乏力的当下,利用活动保证用户增长与留存的效果越来越差,那么我们该如何科学进行活动运营,高效实现成果呢?本文将为你揭晓答案。
谈到活动策划,运营小伙伴们,尤其是负责c端的运营同学,肯定是在熟悉不过了。
对于一个经验丰富的活动策划来说,情人节、周年庆、双十一等营销节点可谓是如数家珍,现金、优惠券、折扣券等活动运营工具更是信手拈来,哪怕是当下火热的用户裂变,也早已烂记于心。
但是,细心的大家有没有发现,现阶段用户对于活动的兴趣貌似在削弱,过往一个普通撒红包活动就能吸引众多用户参与,但是现在同样的福利,用户貌似越来越不感冒了?活动效果连同用户活动参与度都在变弱,仿佛一切都在印证着用户流量见顶,用户增长乏力的“现实”。
但现实归现实,总还是需要解决问题的。通常运营团队在面临以上活动效果减弱的情況,还是会有一些诸如以下的经验性解法:
比如,面对活动效果差的境况,我们首先会想的就提高活动奖励金额(由原先满100减20变为满100减50),提高活动举办频次(三个月一次变为一月一次,増加销售人员的微信/ *** 营销频次等),亦或增加渠道推广预算(把渠道推广返点提高2或3成)。
通常这么一来,在此三种 *** 的加成下,产品销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完成了既定的活动KPI。
但这不是万事大吉,此三种解法在完成有效销量的同时,也是带有强烈副作用,是部分运营管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的。
奖励金额的提高,使得产品利润收窄,产品虽然卖了很多但盈利却没有显著增加。
更有甚者,部分产品是在大力补贴用户的基础上进行,效果越好、补贴的金额就越大,如果平台不能有效的转化这批活动新用户,挖掘后续的持续购买力,一旦新用户转化不及预期或流失,那对于平台而言将是灾难。
提高渠道的返点和推广预算,使得产品营销成本同步规模增加,如果平台的营销渠道有限,平台将对部分付费渠道的依赖程度加深,推广费只能有增无减,若渠道投产比不达标,对于平台而言无疑是成本的大大浪费。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活动,都是需要耗费不少资源和人力的,不改变营销策略而单纯提高活动频次,是对人力资源的极大挑战,如果活动效果不佳,活动相关人员定会怨声载道。同时为了增加销售力度,更是让销售或员工在微信朋友圈多次推送活动信息,造成不少员工排斥情绪,且频繁的广告推送,还会造成用户的反感,得不偿失。
综述可见,以上的三种常规的经验性运营解法,在过往的营销中,的确起到了不错的作用,但是其副作用也日益凸显。尤其是在用户增量见顶(新增用户变少,行业进入存量争夺)、产品日渐同质化、用户营销过载的今天,此种运营解法就显得太简单粗暴了。因此,作为运营的我们就需要思考,在用户增长乏力的今天如何科学、高效的进行活动运营?
一、善于运用“杠杆化思维”来更大化活动效果活动运营,归根到底这么受到营销人员的热捧,究其原因就活动运营的爆发性,其能通过活动瞬间聚集成千上万的用户流量,进而进行集中式的营销和获客,其讲究的是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是其他诸如内容运营和用户运营所不能够达到效果。但是在现阶段,活动运营却被越来越多的运营人员玩成了转化率游戏,使得活动运营的“杠杆”特性大大丧失。
以我们比较常见的一个电商平台活动为例——老用户购物享满减券活动(每满100元减10元)。
对于这个活动而言,其活动转化效果就是一个简单的转化率漏斗:存量老用户数×用户转化率,在存量老用户数是固定的基础上,此次活动的关键因子在于用户转化率。
简单粗暴,但这不是我们理想的活动形式,因为其缺少核心的活动杠杆基因。
如果我们对此活动形式进行一个简单改造,老用户购物享抽奖活动(每满100元抽奖一次,奖品为更低为10元),现在我们来对比一下此两种活动形式所展现的效果:
由上图对比可见,抽奖活动在类比优惠券活动时,在成本一致的前提下,抽奖活动显著增加了用户预期收益(更低10元)的同时,也大大的增加了用户的活动参与感,这是优惠券活动所不能及。
此种调整,就是活动的杠杆性改造,也即用最小的成本,更大化活动效果。
在这个案例中,就是利用运营活动中的人性心理杠杆—抽奖的赌性来撬动活动转化率,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玩转化率游戏。
文章从电商商业模式、电商后台、电商后台产品架构三个方面对电商后台系统展开了分析,并针对B端和C端的差异进行了梳理总结。 了解完整的电商后台,可以锻炼我们从全局角度看产品的思维,这样做产品就有前瞻性,...
当我们的客户以金融产品的方式购买车辆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在我们提供的金融产品的范围内,有的客户满意,有的客户并不如心意。如何让每一个客户都能够开心的选择到自己的产品?如何能够满足所有客户的需...
2020年的冬春之交非比寻常,新冠病毒的席卷与肆虐令中国大部分行业均处于“冻结”之中,但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之下,老师们做起了主播,学生们也上起了网课。以此为背景的在线教育行业似乎热度空前。而在同样...
很多伙伴们都听说过用户生命周期:新手期 → 成长期 → 成熟期 → 衰退期 → 流失期,但如何去判断用户处于哪个周期内,以及每个周期内用户对于产品的影响是什么却很少谈及。这篇文章作者将从产品角度聊一下...
前些日子,奥利奥宣布与Supreme展开联名,随之话题热度不断上涨,被广为讨论。为什么这些品牌要频繁玩跨界联动呢?我们又可以从中学到哪些品牌营销思维与方法呢? 前不久全世界最奥利给的饼干——奥利奥,...
当你成为一个社群的执行者,当你手上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群时,作为主导者的你,该如何让这么多群同时运营呢?怎样才能做到不会顾此失彼呢? 先和大家抛两个问题: 你最多同时运营过多少个群? 当你运营的群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