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借东风歇后语?诸葛亮借东风

访客3年前黑客文章403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之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说明在这场战役中“东风”起到了决定成败的关键作用。“诸葛亮借东风”则被传为一段佳话。

有这么一句歇后语“诸葛亮借东风——神机妙算”,那么诸葛亮究竟是如何巧借东风的呢?

“诸葛亮借东风”靠的奇门遁甲?别再被三国演义误导了

 

三国演义中这样描述诸葛亮:知天文,明地理,晓阴阳,会数术,更擅长奇门遁甲。

有人认为诸葛亮借东风是使用了奇门遁甲之术。奇门遁甲是一种古老的排兵布阵的方式,带有极强的方位学理论和攻击性。

奇门遁甲之术融入了周易、天文、地理、历法、军事、气象、政治、经济等大量知识,是一种高明的预测术。

实际上所谓的借东风其实只是诸葛亮对天文气象的灵活运用。

查看

首先,为什么诸葛亮要选择十一月二十日这个日子来借风呢?古代中国对气象的研究也颇为深入,历来就有“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的记录。

十一月二十日就是冬至之日,按照这个规律,冬至之前,如果阴气旺盛,在长江沿岸表现为西北风,那么冬至之后,阳气生长,风向则要发生变化,表现为东南风。孔明知道了“冬至一阳生”的气候变化规律,准确地把握了东风吹起的时间。

诸葛亮知道的道理,曹操肯定也懂这个道理。“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但是,曹操忽略了一个问题:“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是对一段时间期间内气候情况的判断,却忘了考虑冬至这天的特殊性。

“诸葛亮借东风”靠的奇门遁甲?别再被三国演义误导了

 

冬至这一天的气候与前段时间会产生重大的变化。很明显,诸葛亮考虑到了这个问题,这也是他的高明之处。

诸葛亮曾经对鲁肃有过一段这样的对话:“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这句话也恰恰证明,这个对于长江流域的风向变化了如指掌。

首先,在“借东风”之前,诸葛亮就曾对刘备有过这样的表示:“亮虽居虎口,安如泰山。今主公但收拾船只军马候用。以十一月二十甲子日后为期,可令子龙驾小舟来南岸边等候。切勿有误”(见小说第四十五回)。这个情节说明了一个问题,“借东风”只不过是诸葛亮摆脱周瑜追杀的一个借口而已。

“诸葛亮借东风”靠的奇门遁甲?别再被三国演义误导了

 

如何才能实现平安离开南屏山这一计划呢?书中第四十九回中有一段这样的描述,诸葛亮在七星坛要求东吴士卒“不许擅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失口乱言。不许失惊打怪,如违令者斩”。这就保证了在诸葛亮离开七星坛之前不被东吴士卒所干扰。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布置,诸葛亮才能悄然离开七星坛并与赵云会合。这也就意味着,诸葛亮“借东风”的真实目的并非单纯为了“借风”,而是为了掩护自己脱险。

当曹操大兵压境,人皆以为必败之时,诸葛亮以他大无畏的勇气和智慧,激励了东吴将士们的斗志。令人闻风丧胆的西北风,顿时转换成了大义凛然的东南风。所以我说,在那样危急的历史关头,东南风其实象征着一种被正义所鼓舞的勇气,以及一种敢于以弱敌强的力量!

“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

相关文章

什么败走华容道(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歇后语)

什么败走华容道(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歇后语)

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为何说最大受益者是诸葛亮?你看他得到了什么 众所周知,熟读三国演义的朋友们都知道在赤壁之战的时候,曾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桥段叫做“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很多人都认为在这起事件中关羽...

孔夫子搬家?孔夫子搬家歇后语是什么

孔夫子搬家?孔夫子搬家歇后语是什么

俗语有云“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提起搬家你想到了什么呢?是凌乱不堪各式各样的物件?还是东西搬净后空落落的感觉?唐代的这位诗人将搬家写进诗歌里,写得是有声有色,有情有义,充满了诗情画意!他就是戎昱。...

孔夫子搬家的歇后语?孔夫子搬家的下一句是什么?

孔夫子搬家的歇后语?孔夫子搬家的下一句是什么?

有个歇后语叫做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 最近,孔子真的“搬家”了! 家当不仅仅有书,还有 青铜器商周十供 战国时期黄玉马 锡银满汉全席餐具 明代蟒袍 记录400多年历史的孔府档案...

和尚打伞的歇后语?和尚打伞俗语

和尚打伞的歇后语?和尚打伞俗语

速读:“和尚打伞,无法无天。”皇上打伞又是什么讲究呢? (俗话说,耽误他人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可是,在某些平台的主导下,有些网文是越写越长,不长,不足以显示其“能量”。老黄也深受其害,有话没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