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熊孩子"打赏主播 更高法:支持追回款项

访客3年前关于黑客接单547

新华社北京5月19日电(记者王茜、罗沙)疫情期间,不少孩子上网时间增加,更有“熊孩子”在 *** 直播平台用父母支付宝、银行卡“慷慨”打赏……面对这种情况,监护人能否要回款项?

国务院新闻办1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更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其中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 *** 付费游戏或者 *** 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 *** 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更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刘贵祥表示,按照我国民法总则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践中涉及到 *** 打赏等问题的多数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打赏时非常慷慨,有的金额达到几千、几万,这显然和年龄和智力水平不相适应。“毫无疑问,如果家长不追认,这属于无效的行为。”刘贵祥说。

此外,受疫情影响,给孩子报的培训班迟迟无法开课,也是家长们普遍面临的问题。对此,意见规定,当事人订立的线下培训合同,受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影响不能进行线下培训,能够通过线上培训、变更培训期限等方式实现合同目的,接受培训方请求解除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当事人请求通过线上培训、变更培训期限、调整培训费用等方式继续履行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根据公平原则变更合同。

刘贵祥表示,如果线下培训合同可以通过替代性的线上培训达到预期培训效果,法院是不予支持解除合同的。“如果是对一些特殊的培训班,比如艺术类培训,必须面对面地进行,线上培训难以达到目的。这种情况下,对于接受培训方请求解除合同的请求,我们要支持。”他说。

相关文章

最高法:通过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工作考察识别干部

中新网8月5日电 据最高法网站消息,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坚持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注重掌握在承办重大案件、完成重大任务、参与重大斗争、面临重大考...

近年犯罪重型率攀升 最高法:近五年毒品犯罪案件年均重刑率为22.37%

中国最高法:近五年毒品犯罪案件的年均重刑率为22.37% 中新社北京6月23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最新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毒品犯罪案件中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涉疫情民事案件哪些属于不可抗力?最高法明确

最高法相关负责人就出台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一)答记者问 1.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意见》的制定背景和主要过程? 答: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时...

最高法:交通肇事罪案被告人近95%为男性

交通肇事罪案被告人近95%为男性 最高法发布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 本报北京8月6日讯 记者刘子阳 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发布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通过2016年至2019年全国法院刑事一审新收、审结案...

孙小果案杜少平案写入最高法报告怎么回事?最高法报告内容详情

25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法报告透露,2019年,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审理孙小果案、杜少平操场埋尸案,让正义最终得以实现。严惩暴力伤医犯罪,对杀害医生的孙文斌等...

最高法:对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

人民网北京8月18日电 (薄晨棣)为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作用,保障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顺利推进,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制定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提供司法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