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代表新提案:泄露隐私数据,就该让CEO坐牢

访客4年前黑客资讯1075

泄露隐私数据,CEO该去坐牢。
attachments-2019-02-zZ1VrI065c63ffbe92a7e.png
就问你支持不支持?

今天,这则美国参议员提案让舆论炸了锅。不少网友聚集在Hacker News跟帖讨论。有支持重刑以治隐私数据泄露乱象,也有认为类似方案标准难定无法施行,更有观点觉得对大公司没X用——人有强大的法律团队——所以只会限制中小创业公司创新。

不过,既然已有这样的声音,我们不妨一并围观,看“隐私数据泄露,CEO是否该去坐牢”?
attachments-2019-02-D04VNQyE5c63ffc712d8d.png
美国参议员新提案

事情源起,是美国参议员罗恩·李·怀登(Ron Lee Wyden)的新提案。

这位民主党议员认为,隐私数据泄露,此诚危机存亡之秋矣。

过去三年里,你可能是雅虎电子邮箱帐户泄露的受害者;或许是Facebook隐私数据泄露的无辜牺牲品;甚至不知不觉间,隐私数据遭到跟踪、买卖和泄露,然后被用于利益侵害之途。

然而桩桩件件,最后只留下受害者,还有责任承担者。

除了个别公司遭遇集体诉讼,那些公司的实际控制人、CEO为代表的高管们,一点教训都没得到。

是时候通过法律武器让他们对隐私数据心怀敬畏了。

如何敬畏?

罚款。坐牢。

参议员怀登的新提案中,如果所在公司偷偷搜集隐私数据、泄露隐私数据(不论有意无意)、买卖交易隐私数据,甚至发生泄露后隐瞒谎报,都要严刑峻法待之。

比如按照年营收的4%进行罚款,CEO等核心高管还要面临最长20年的监禁刑罚。

坐牢就不多说了。

4%什么概念?

如果按照Facebook 2017年年报数据,4%的营收,约16亿美元(108亿元人民币)。

确实相当重了。

而且这份长达38页的法案提案中,还清楚列出了具体条款。

我们简要摘出核心条款如下:

为使用在线服务的人建立“不跟踪”选项,允许他们的搜索历史、社交媒体收藏和在线行为不被出售给广告商。用户可以付费让自己的隐私得到保护。

授权相关部门制定隐私和 *** 安全标准,并要求大公司每年进行隐私制度和情况披露。

惩罚在年度隐私报告中弄虚作假的公司,4%的年收入罚款,更高可达20年的CEO监禁。

要求公司评估其算法准确性、公平性和歧视。

怀登议员说,这是按照金融公司监管的方式来实现互联网隐私数据监管。

针对大型金融公司,美国2002年起就有了类似的监管方案,并且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现在,是时候把这样的方案带给互联网科技公司了。

实际上,之前怀登议员的方案就已经有过“吹风”,但具体推进效果并不好,在大公司层面呈现两极分化局面。

对于苹果、英特尔这样不依靠互联网广告营收的公司,他们积极支持。

但对于Google和Facebook这样身家性命全在广告营收的巨头,始终“不予置评”。

严苛使用个人隐私数据,不就相当于要了Google、Facebook的命吗?



支持or不支持

这样的法案虽然针对大公司为主,但如果你问网友资词不资词?

他们也并非观点一致。

在Haceker News上,大体有三种观点。

之一,骑墙派最多,认为法案太乌托邦,想法很美好,现实难执行。

首先是隐私数据的标准:

个人信息真的能按照财产计算吗?假如是的话。那我在街上问了某个人的姓名、 *** 和位置,算不算“记录了他的数据”——以及掌握了他的财产?如果我将他这些“财产”用于商业行为,是不是也要面临法案刑罚?

隐私数据标准,难以事前鉴定。

也有网友跟帖,可以运用事后法律去执行。

如果事前不能完全厘清概念和边界,或者厘清了但仍有大量的灰色和边缘地带,是否能够运用事后法律的 *** ?但依然面临标准挑战。

特别是AI大行其道,有些数据如何被运用,不可解释。

第二,支持派的网友,认为正是没有严刑峻法,才让Facebook这样的公司“积极地”把世界变得更糟。

所以现在迈出这样的一步——巨额罚款、高管坐牢,或许能让现状得到缓解。

然而,这样的声音很快得到反对派反驳。

核心观点有二:

首先,即便有法案,也无法解决最核心的问题。

因为既然针对大公司出台隐私数据法案,但Facebook、Google这样的巨头的豪华法务团队肯定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一定会在法律施行后找到合理合法的办法,而最终寸步难行的,只会是那些没有法律力量的中小型创业公司。

且这种论调并非危言耸听。在金融业,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就出台了相关监管法案,但最后却进一步巩固了大型银行的地位,中小银行更加寸步难行。

另外,欧洲GDPR施行后,也有具体数据说明,虽然削弱了不少广告追踪公司,但Google这样的大公司并不受影响——这不就是忘了为啥而出发了吗?

其次,一旦隐私数据“稀缺”,就会变成黑市资产。

有网友举例,按照隐私数据该当财产保护的逻辑,供需决定市场,严刑峻法能让公开市场顾忌,同时也会让黑市交易更为盛行。

高赞建议

当然,热议之下,也不乏高赞可执行建议:

一)要有提醒,让用户知情。

用户知道自己的隐私数据已经被“跟踪”,可以选择“yes”或“no”。

二)与第三方分享时一定要争得同意。

只要涉及用户隐私分享到第三方,就应该让用户自行作出同意与否。

网友表示不反对某应用保留记录自己的互动信息,甚至对便利性有帮助,但反感数据被共享至其他第三方。

三)违规成本可以考虑。

事先可以制定违规成本,一旦有公司违规,就付出相应代价,让这些掌握隐私数据的公司不仅有自我道德束缚,更是通过市场经济行为约束。

四)信用机制。

如果有些公司已经有过数据泄露的不良记录,就通过一年信用监控去限制其隐私数据收集,提高这些公司的意识。

最后,悬而未决的问题:CEO等高管是否要坐牢?

支持坐牢的网友说,就该把CEO关一关,否则对隐私数据不重视。

反对坐牢的网友则认为,公司大了,CEO不一定知晓每一项业务,限制CEO的人身自由并不公平,而且也有些公司的CEO——只是个傀儡……

投个票

不过,以上讨论,全来自太平洋对岸。

国情也不一样。

但相信对于隐私数据,环球同此重视。

所以不知道刚过完春节、参与各种授权个人信息参与互动的你,怎么看隐私数据问题?

标签: 泄露数据CEO

相关文章

微信国庆数据:这一届群众更宅了!3480万人国庆假期行不足百步

微信国庆数据:这一届群众更宅了!3480万人国庆假期行不足百步

再也没有比刚放玩假的人,更需要放假的了。——来自《一周文案》 来历:微信派(ID:wx-pai) 假期过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风停了,国庆微信数据陈诉上线了。 ○ 国庆长假,3480万人微信举动步数...

8美分一条 黑客公开出售1.2亿脸书用户隐私信息

11月4日讯 据英媒BBC于2日报道称,某黑客组织声称掌握有1.2亿条脸书用户信息,并以每条10美分(约0.68元人民币)出售,目前已确定8.1万用户的私人聊天数据被盗。泄密丑闻缠身的脸书辩称,黑客或...

淘宝用户数据是什么意思(2018淘宝数据报告发布

淘宝用户数据是什么意思(2018淘宝数据报告发布

2019年10月,中心证券发布《拼多多、淘宝五维度对比分析》,报告主要基于商业零售“四流合一”、电商“流量获取-分发-变现”两大框架,从前端(获客、场景、变现)、后端供应链、物流、经营数据、用户画像五...

微信删除数据恢复软件(一键帮你还原删除数据

微信删除数据恢复软件(一键帮你还原删除数据

现在说到微信应该没有人会说不知道或者说没有用过吧。微信在社交软件上占据了大量流量,它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在日常工作中还提供了工作交流和小文件数据传输的功能。 如果你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了...

微信公众号涨粉方案(数据分析将成为运营者必

微信公众号涨粉方案(数据分析将成为运营者必

今天和大家探讨涨粉的方法,我们新建一个公众号,往往运营一段时间后仍只有身边一些朋友在关注,明明你的内容不比别的大号差,为什么粉丝数上不去呢?可能是你的方法不对。 1、粉丝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 2...

8月PMI数据公布 三大指数连续6月位于临界点以上

8月PMI数据公布 三大指数连续6月位于临界点以上

人民网北京8月31日电 (杨曦)今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数据显示,8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0%,比上月略降0.1个百分点,非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