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 VS 初创公司,运营体验有何区别?

访客4年前黑客文章699

互联网行业中,互联网大厂几乎是每个人都趋之若鹜的存在。那么在大厂做运营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大厂与小厂的运营工作又有什么不同呢?

大厂 VS 初创公司,运营体验有何区别?

今天我要给你讲述的主题是大公司和小公司做运营分别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并且教你如何结合自己的情况做出选择。

一、大公司和小公司的运营区别

近年来,通过 *** 网站的统计显示,知名互联网大厂的薪资已经超过我刚大学毕业那会儿让人羡慕的投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知名外企联合利华、宝洁这些明星公司。

进大厂就好像搭上了一艘顺风行驶的巨轮,一年当别人两年的成长速度,是让身价翻倍的好路子,但竞争激烈,要求很高,也是不争的事实。

大厂受追捧的原因无非是丰厚的薪水、规范的工作 *** 和流程、不容易死掉以及有面子了。

但一定不要仅为了稳定而去大公司,这跟十年前我们追捧公务员和银行一样,而他们现在大部分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并且做着较为枯燥的一眼看得到头的工作。

小公司的大部分机会自然没有大公司吸引人,但是有一少部分高潜力的明星创业公司,如果你能在早期加入,得到的能力上的提升和物质上的回报可能超乎想象。

那么,如果你手上摆着一份高速发展的创业公司的offer 和一份诸如BATTMD等大厂的offer你会怎么选?

我觉得这里没有标准答案,我会为你展现两种不同的工作场景,最后由你来根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来判断。

1. 互联网大厂

我的前两份工作都在大厂,先是携程,再是阿里。确实这个开端对我的职业生涯非常有帮助。

以 *** 为例:

纵向看,每个行业(比如服饰、美妆、家装、电器等)都配备了完整的卖家运营、活动运营、内容运营等岗位,并且一个岗位会有三五位同学形成team,有资深的师兄师姐帮带。

横向看,有跨行业的各种营销线产品的运营同学,比如微淘、淘抢购、聚划算、直播等。

这种完备的运营岗的配置,好的地方在于:有利于经验的积累沉淀、形成规则、做成工具,杂事较少,有机会不断精进,对一件事儿的理解更深。

不好的地方:部门之间沟通成本高;能力较单一。

吸引大厂运营想去创业公司的点可能是:

晋升越来越难,很多空降的中高层;

虽然薪水不错,但期权奖励门槛也越来越高,年薪可能没有拿了风投的小公司给得多;

业务变化太大,有可能被砍掉或者被边缘化,很难做到核心业务,也看不到一个商业的全貌,没有在外面风起云涌的环境下学习进步快;

觉得自己挺不错的,想试试创业。

但是大厂的人跳出去后可能遇到的坑有哪些呢?:

(1)阿里系的运营分P序列和M序列,大部分人都是P序列,也就是走技能路径,而不是管理路径。哪怕到P7可能手下也没带人,自己做事。

但是跳出去的话,拿这个区间的薪水的人肯定是要带团队的,那么带团队的能力会受到挑战。

(2)预算、资源、团队在创业公司都是极端匮乏的,做成一件事的阻力变小了,但助推力也变小了。说实话,阿里的外包设计师都比很多公司的 *** 设计师好用。

我就是走的这条路,先大厂后去的创业公司,近几年才开始自己做的。

刚跳去小厂时,非常的不适应。比如我在天猫做品牌营销,有非常高的预算,一流的外包团队合作伙伴,非常棒的团队群策群力;但是在小公司需要白手起家,如果遇到老板有不切实际的预期,就会让人很抓狂了。

好的是,逼你豁出去了,不断打破边界打破舒适圈,也确实让我进步很大。

2. 初创公司

再来看初创公司的情况:整个公司一共就两三个或三五个运营把所有事儿做完。哪里需要哪里搬。整个公司做内容的可能就一个,做活动的也就一个,没有人商量。

好的地方在于:野蛮生长,短时间经历各种战场,容易成为复合型人才。

不好的地方在于:事情杂,分散精力,不容易形成套路。没有资源或外力支撑做出特别漂亮、亮眼的项目,对下一次跳槽的身价帮助不大。

吸引小厂的同学想去大厂的因素可能是:

觉得自己是搬砖的、是打杂的,想要在大平台学到全面的、规范的、体系的东西;

屡次遇到不靠谱的创业公司,每次都以倒闭关门、拖欠工资收尾,想要寻求更有保障更有安全感的工作;

觉得自己还不错,去大平台深造下,镀镀金,互联网+一下,身价可以倍增,以后不管是创业还是待在公司里,都更有主动权。

但小厂的同学跳去大厂的难度肯定比大厂跳小厂的难度高。这期间可能遇到哪些坑呢?

不了解大平台招人的喜好和要求,根本就进不去,屡次失败后对自己没信心;

进去后自己的野路子,常常感到自己和其他同事难以融合,言行举止、思维模式不在一个频道上;

繁琐的规则和流程、领导及领导的领导谨慎的决断,常常让你放不开手脚,难以大干一场,有力无处使。

相关文章

整体认识用户增长体系,避免迷失方向

整体认识用户增长体系,避免迷失方向

当我们埋头于局部工作时,我们更需要用宏观视角去认清整个工作的内容体系以及自己所处的位置,让工作事务按照宏观方向、正确方向前进。 用户增长体系,是一个规模宏大、综理密微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一群人的通力配...

新营销形式下的分析报告:风起时,点亮营销的底色

新营销形式下的分析报告:风起时,点亮营销的底色

“营销的宗旨是发现并满足需求。” ——菲利普.科特勒 前一阵受邀参加了一个营销人的峰会,最大感触是流量红利时场面热闹无比,谁都能说自己操盘几千万,然后红利消失后,坚持的营销人又有多少?在营销的赛道...

初识“数据分析”:用户数据

初识“数据分析”:用户数据

今天咱们说一下“数据指标”中的第一个类别“用户数据”,对于产品经理来讲,关于用户数据的定义其实很简单,就是“反应用户属性、和用户相关的数据”。 用户数据的定义 对于产品经理来讲,关于用户数据的定义其...

原则系列:怎样做B端产品的PMF?

原则系列:怎样做B端产品的PMF?

最近在一条新的产品线的PMF阶段,笔者在研究产品的PMF,今天来跟大家简单探讨一下B端产品的PMF。 PMF是Product Market Fit的缩写,指的是产品市场匹配度。当我们有一个创业或者产...

在线教育竞品分析:腾讯课堂 VS 网易云课堂

在线教育竞品分析:腾讯课堂 VS 网易云课堂

本文从移动端出发,对当前比较热门的两款在线教育平台软件:腾讯课堂和网易云课堂进行比较和分析。主要包含几个方面:产品定位、目标用户、产品数据、功能结构和运营推广。 一、目的 随着留学生回国人数逐步增多...

历时2年40个社群,我发现了社群死法与活跃原因

历时2年40个社群,我发现了社群死法与活跃原因

做社群的人最怕的就是“群死了”,他们在建群之处可能会投入或多或少的资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群总无可避免地陷入无尽的沉默。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社群死亡”这种现象呢?又有什么办法避免呢? 从大学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