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营到产品到PMO,我是如何实现职能转型的?

访客3年前关于黑客接单839

转型是每个职场人在面临职场分岔路的时候不可避免的选择,而当职能角色与以往不同,发生改变后,我们又该如何适应呢?我们的能力又该如何提升呢?

从运营到产品到PMO,我是如何实现职能转型的?

不知不觉,从通信切到互联网已3年有余,是机会、家庭,也有行业原因,让我“被迫”也好“幸运”也好,经历了三次不小的职能转变。

从航运互联网创业公司的运营经理、到医疗供应链软件产品再到独角兽的PMO。尽管同属互联网产业,却无论从具体行业到职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如何让自己更快的进入角色,最小化自己的“青涩”,更大化公司的“收益”,是我在每一次转折中都要考问自己的话题。

幸运的是,三次转型在我心中都算得上是成功的,这份成功不是来自于自己的收入或成长,而更多的是可以看到自己在不断成长中被委以的重任,以及在每一次沟通中所能感受到的一起拼搏的同事的认可。感谢在成长路上,不吝指点和认可的每一位伙伴:)

一、从实践到理论的四个阶段:“ACES”

不知是不是因为年龄渐长的原因,越来越放不下面子,对自己的每一个决策、每一个问题的回答的要求都变得越来越高。即使有的事情有前辈的经验,和细致的考虑后,决定先行,但在执行的过程中也会不断想要找寻做事背后的逻辑、原理和体系。

小时候学习解应用题,老师首先会教我们基础的加减乘除,然后是教会我们解答一道应用题,接着引导我们学会解一整类应用题(如鸡兔同笼),再最后为了应对更为复杂的考试,他还要教会我们如何判断题型,选择解法,系统解决各类应用题。

细心的你会发现:

运算加减

解一道题

解一类题

解各类题

是我们学会系统解题的四个不同阶段。并且在许多实践认知过程都有类似的体现。按照易记且“流行”的方式,我给这四个维度冠以英文缩写形成“ACES”。

从运营到产品到PMO,我是如何实现职能转型的?

对于“解应用题”这样一个知识领域,我们通过举例映射一下ACES里的四个阶段:

动作阶段:根据指导,进行加减乘除,或者列/解方程式动作解题。

案例阶段:学会独立,解一道具体的应用题(这时候还做不到举一反三)。

经验阶段:举一反三,解一类应用题(如鸡兔同笼问题)。

体系阶段:系统分析判断,解决各种应用题,甚至提出创新型解法。

然后我们用“厨师炒菜”再举一个例子:

动作阶段:一步一步根据师傅指导,切菜、点火、下油、下料、下菜、出菜、摆盘。

案例阶段:学会独立, *** 一道固定的菜如糖醋鱼。

经验阶段:举一反三,掌握糖醋类基本做饭,搞得订糖醋鱼、糖醋排骨等糖醋大类。

体系阶段:系统掌握厨艺,蒸、焖、炸、炒体系贯通,甚至可以开创新式菜系。

当然实际案例比以上均要复杂得多,好的学生除了会应用题,还要会证明题。好厨师除了会烹制手段,还要学会食材挑选,体系是否完备决定了掌握的变量是否充分。充分的变量不仅给解决问题带来更多手段,也为创新和突破带来更多可能。

1. ACES不是模型,是思维

花了这么多文字引出ACES,那ACES对我来说有什么用呢?于我而言,ACES的价值不是用来分析问题的模型,而是一个让自己变得更专业的思维和路径。

以下是一些对我自己颇有意义的思维总结,每一个点可能都可以用一个完整篇幅来展开,但是为了节约篇幅量,不再展开。如果你有产生共鸣,欢迎慢下脚步:)

ACES帮助我看清自己在某个知识领域的段位。

ACES帮助我快速预估和定位实现目标我需要付出的努力(越向经验和体系,要求越高)。

想成为真正的高手要有体系有套路,勤练习、多积累。

实践的重要,聆听的价值,以及经验总结的必要性。

一个问题可能多个解法、前人的经验也不一定是更好的,如果想要系统性回答、解决和创新性解决问题,我们需要体系化领域知识。

ACES并没有约束成长路径,如果你的目标是成为领域专家,早一些开始体系化(但不能过早)的工作可能会对经验积累事半功倍。

每件事情都可以精益求精,但时间有限,培养体系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请选择性培养重要的体系,而有的事情仅仅做到动作到位就已经足够。有舍才有得。

2. ACES对应的四个关键动作

从运营到产品到PMO,我是如何实现职能转型的?

ACES的四个阶段,对应着四个关键动作,是领域知识阶段升级的关键。

关键动作一:“识别”(Action → Case)

别把工作当指令,转换角色,在工作中“识别”出“事业”。

在老师指导下解应用题时,如果你没有把做一系列加减乘除与应用题联系,你的心里是没有应用题的,只是在执行计算指令。

在师傅知道做菜时,如果你没有把切菜、下锅、下料、拼盘着一系列动作与完成一道菜联系,你的心里是没有这道菜的,只是在执行一系列动作。

这样在这个过程里,你只可能积累到计算的经验,缺无法积累解题的经验;你只能积累切菜、下锅..的经验,无法沉淀做出一道菜的经验。

相关文章

历时2年40个社群,我发现了社群死法与活跃原因

历时2年40个社群,我发现了社群死法与活跃原因

做社群的人最怕的就是“群死了”,他们在建群之处可能会投入或多或少的资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群总无可避免地陷入无尽的沉默。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社群死亡”这种现象呢?又有什么办法避免呢? 从大学时期...

小众产品不存在竞争

小众产品不存在竞争

小众产品,其实是充满情怀以及重视小众群体感受的存在。也许我们会担心它因壁垒不够,导致被大厂收割,初心不复。但笔者认为大厂产品与小众产品本不是同一类东西,二者并无存在竞争关系,也无需竞争。 无意间听到...

究竟什么是产品思维?

究竟什么是产品思维?

本文认为,用户、协调、商业、迭代,是产品经理工作中避不开的关键词,基本工作也都是围绕它们而展开。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产品思维,又该如何围绕这几点去深入思考,去洞察产品精髓。 今天这篇文章不是一道面试题...

从社交关系强弱来看陌生人社交

从社交关系强弱来看陌生人社交

编辑导语:陌生人社交软件主要涉及三方:平台、陌生人1、陌生人2,前者促进后两者社交关系从无到弱再到强的形成;本文笔者针对这一过程进行探讨,并分析平台在此过程中可以优化的点。 一、社交关系的强弱 社交...

如何优化“短信提醒”环节,提升客户端活跃度?

如何优化“短信提醒”环节,提升客户端活跃度?

笔者负责的一款消息通知类产品中,有一项向用户免费推送短信提醒的功能,不过通过短信跳转至产品客户端的跳转率一直不高,而笔者通过分析流失点并予以优化,大幅提高了跳转率。 作为消息通知类产品,可以向免费用...

面对用户需求与AI技术之间的不平衡,AI产品经理该如何做?

面对用户需求与AI技术之间的不平衡,AI产品经理该如何做?

把控用户与AI之间的情感,更深一层来讲是如何平衡有限的技术与无限的用户需求的问题。AI产品经理需要清楚技术的定位和边界,讲技术与场景相匹配,才能做出合适的产品,拉进用户和产品信任。 PC互联网时代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