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互联网开始,无论早期的三大门户,还是现在的百度,腾讯,头条等顶级流量体,都努力做过电商,为什么最后都折戟沉沙了呢?当然头条系还在努力中。本文将从一个电商零售从业者的视角主观分析下。先来灵魂一问:你相信基因嘛,流量体类型产品的基因是什么呢?
这类产品通常在最短的时间内尽更大努力,通过数据共享,用户模型,智能推荐,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呈现给用户最可能感兴趣的一面,这样就可以快速互撩起来。
见面礼通常是:偶遇通讯录好友,一个浏览过的商品,一段热门的视频,一篇醒目的文章,一名感兴趣的艺人直播,而此时的用户交易成本大都只是时间:几秒钟至多也就几小时。
这就像谈恋爱的蜜月期,每次有限的约会时间,都是做了充分准备,做到更好的自己,眼中的对方似乎都是完美的,心里窃喜遇到知音了,怎么那么贴心那么懂我。
但这种用户用时间成本交换价值的过程,其用户体验反馈的链条是短的,非常符合人性的诉求,可快速得到感官反馈的满足。而电商则恰好相反,整个用户体验周期至少经历7天。而且是线上线下的多个环节协作,其对于用户体验的质量管控从时间周期到物理空间上都要求更高。
此时的用户交易成本客观上选高于流量体类型的产品,而用户付费后其从心里上天然就有了优越感,老子是甲方,那么在这么长的链条中的任意一个细节体验不符合用户心里预期。如商详、促销、 *** 、物流、售后等,即便真的是客户主观情绪,那么结果也可能造成用户流失,而且可能作为一个超级用户进行差评传播。
基因2:构造用户心智困难,但改变会更困难一个产品在不停的迭代中,产品,市场,品牌,运营,很核心的任务就是不停的给用户暗示和明示:干什么一定要来我这里,培养出来的用户习惯是流量型的互联网企业更大的资产。腾讯≈社交和游戏,百度≈搜索,头条≈资讯和内容,所以用户想主动买东西的时候就很难想到这些平台。
这些流量体大都是通过内容来 *** 用户感性消费,但是如果后续的服务链条没有打通,那么用户 *** 冲动过后必然是理性的,你准备好后面的每个环节的服务了吗?
如果没有,那么极有可能伤害了一个用户,那么用户会主观放大对平台的不好印象,最后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费力且不讨好,形成恶性循环。
典型的拼多多在初期努力给用户的心智:低价的代表,迅速获取用户。而现在通过百亿补贴品牌高价商品来改变用户的心智:不仅是便宜,更有高品质商品。但这百亿最后还可能是打水漂,很难扭转用户的固有印象。
流量体电商3种模式2个核心基因,能够改变吗?
首先强制改变用户习惯是非常困难的,看看拼多多就知道了,但是改变自己是相对可行的,所以做好后端服务还是有可能的。
1. 只是倒流,赚交易佣金和广告费用大家都应该体会到看着看着就看见了一个广告,而且好像还是我在其他电商平台浏览过的商品,点击后就会跳转到别的平台去购买,在这个过程中平台会有相应的佣金产生。但此种模式有个弊端就是我的用户跳出我的平台到其他平 *** 成交易,存在我的用户流失的可能性,所以慢慢开始有了第二种模式。
2. 自建商城,赚商品差价和交易佣金自建营销的前端商城,让用户在自己的网站上完成线上购物的闭环,但是供应链和订单履约等线下还是依靠合作的商家或者其他平台来执行,这解决了用户无需跳出平台即可完成线上交易闭环的问题,但仍然无法解决多合作伙伴的服务质量的稳定和统一问题。所以开始慢慢有了第三种模式。
3. 自营商城,赚商品差价类似京东自营模式,线上线下全部自己完成,这更大程度的保证了用户体验的稳定和质量,但由于这是个周期长投入大的辛苦活,与文中说到的基因1相悖,而基因更大的特性就是每每到了关键决策的时候才会真正体现出来。所以空降或自建团队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涉及到ROI的关键问题上,通常就会犹豫,最后的结果大都不了了之。
那说到这,肯定想问,那要怎么做呢?其实做零售核心2件事:
前端用户营销
后端的供应链
而供应链效率和成本优势是基础,直接影响了前端的营销空间。那么提出三板斧:构建虚拟供应链+服务体系标准化+混合SKU(部分自营C2M)
(1)构建虚拟供应链
内容运营得好,对拉新、转化甚至是树立品牌都有很好的作用。而讲故事就是其中一个有效手段,帮助我们的内容得到更好的传播与推广。 有个程序员,给自家的新媒体小编出建议,说文章套路很简单,基本就是讲几个故事...
「用户第一」看似简单的语句,仔细斟酌要求极高。是时候好好思量思量,把它作为个人行为的O,拆解出自己成长的KRs然后去认真践行。 张小龙有一次在微信公开课上谈到了腾讯的一条价值观——「一切以用户价值为...
对当前的教育体系来说,它需要数字化转型,打破传统教育,进行有效突破,才能为国家、社会、行业输送源源不断的高质量人才。 备注:本文所有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与本中涉及公司无关。 一、背景 中国当前教育大...
过去几十年,BI经历了从工具到“决策大脑”的角色转变,而未来一定是向“智能决策大脑”转型,也就是“AI+BI”。未来5年,BI不会只停留在对历史数据的多维统计。 当很多人还不知道BI(商业智能)是什...
本文作者从产品的功能、界面等层次分析其优缺点,对米家、华为智能家居和海尔智家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各自的不足,并对米家的迭代优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目录: 一、竞品分析目的 二、行业背景 2.1 行业环...
本人所在的公司正在进行体系化的数据治理工作,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营和了解的数据治理相关信息,写了这篇文章,这只代表我对数据治理的理解。 数据治理这项工作一直都是存在的,和数据库设计的三范式一样都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