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信的「看一看」板块,除了人们所诟病的「在看」功能外,很多人对他的认知都仅限于微信版的今日头条,但作为「看一看」的日活用户,笔者还是发现了其与众不同的一些特点,详情请移步正文哦~
关于看一看,除了人们所诟病的「在看」功能外,很多人对他的认知都仅限于微信版的今日头条,但作为「看一看」的日活用户,还是发现了其与众不同的一些特点,以下是我的看法:
01 简述「看一看」在6.6.2版本中推出,功能是用户可以在该栏中浏览热点资讯以及感兴趣的内容。在7.0.0的版本中,新增「在看」功能,并可以在「看一看」里浏览朋友认为好看的文章。
作为发现栏的一级入口,点开微信「看一看」就能进入到信息页,分为「朋友在看」与「精选」,而进入的默认页则是按照上次的浏览页;「搜索栏」除了可供用户搜索信息,还列出了特色专栏以及根据用户画像生成的圈内精选;「个人中心」则是个人点击的「在看」与其他互动信息。
朋友圈作为私密性的社区,满足用户在其中的浏览信息,互动以及分享的需求。
然而对于用户而言,如今朋友圈的痛点:在朋友圈里分享文章是有一定的心理成本,包括在意他人的点赞数量,评论以及背后的看法。
对比直接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看一看」的「在看」功能显然心理成本会比前者低不少。参考微信在同一个版本(7.0.0)发布的「时刻视频」的功能同样是在激发用户创作分享的欲望。
2. 创作者:利好于优质内容的高效分发「看一看」的内容源自微信公众号、腾讯新闻、腾讯视频、企鹅号、微视、快手等腾讯系产品。
如果说有效地分发可以有效地让信息找到用户,那么对于创作者来说,「看一看」则是多了另外一个曝光的流量入口。虽然我们对于「看一看」的推荐机制不得而知,但是从个人的角度来看,高质量、高阅读量的内容往往容易得到曝光,而这中心化的分发机制在给读者带来优质体验的同时也间接地引导作者创作优质的内容。
3. 平台:增加用户时长与用户粘性「看一看」是对头条系内容产品的一次回击,而后面的「视频号」则是对于头条系更加强势的短视频内容的宣战。虽说张小龙有一套“用完即走”的产品观,但是面对头条系的高压,微信很难淡定,毕竟用户就是流量,流量则会带来收入。
03 几个产品的小细节 1. 「文章标签」——人以群分通过人群归类既能准确向特定的人群推送信息,再者标签化的内容可以给读者一种心理暗示,例如读者在看到图中的金融精英看过这个标签时,心理会产生暗示去驱使自己点开这篇文章,即使自己不是真正的金融精英。
2. 「刚刚看到这里,点击刷新」不同于其他信息流产品的无底洞式的下拉,除开顶置栏外,微信「看一看」每次刷新给用户推送9条信息(除去置顶的信息外),在9条信息的最后有一个提示项「点击提示项进行刷新」。为什么「看一看」要如此设计?
这样做是源于微信与其他新闻类产品不同的使用场景。今日头条等纯新闻类产品主要是让用户获取信息,尽可能多的信息展示那么也就越容易抓住用户的眼球,用户停留的时长也越长。
而「看一看」作为微信内嵌的功能模块,用户往往在刷「看一看」的同时会切到其他的界面,因此每次刷新限制数量的推送与浏览历史的存储可以让用户在操作完成后重新可以重新浏览,同时也方便用户追溯自己的浏览历史。
3. 「在看」「在看」这个功能是最为人所诟病的地方,很多人反映原来看到一篇文章好看,会给作者点赞,但现在不会再点「在看」。原因是在于微信在看即是指用户在点击「在看」后,文章会被推荐到「看一看」功能中,并且会让其他的好友看到,即「在看」兼具了“点赞”与“分享”两个功能,自然给予用户的心理压力会大一些。
那既然这样为什么要做这个功能?
还是印证了那句话,「在看」其实是微信的“第二朋友圈”,相当于开辟了一个新的圈子,而这个圈子无论是用户量以及活跃度都不如朋友圈,所以相对于直接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点击「在看」还是降低朋友圈的分享压力。
04 关于「看一看」未来的猜想 1. 质量把控2020年开始,由于收到疫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经营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不过危机背后是机遇,大多数企业可以通过“特种兵”思维在险境中获得重生。 2020新年开工以来,很多公司依然笼罩着淡淡愁云:...
接触点设计是一种设计方法,通过它你能梳理整个用户路径,具备全局掌握感。而且能从整个项目找到最为关键的节点进行核心设计,把精力用在刀刃上。 JP几天前请教了前辈,已经充分理解业务需求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跟着C端外卖需求刚性晋升,B端外卖处事的需求正在增长——外卖生意开始有向B端转移的迹象。 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认为,供应是财产之源。经济学上讲需求抉择供应,而萨伊定律表白,当供应端发愈发完...
对于在线教育机构来说,获客一向是个难题。但当下流行的短视频运营却为在线教育获客提供了一个不错的选择,那么我们如何选择适宜的短视频平台,最大化吸引潜在用户呢? 入场短视频已经是教育机构在2020年讨论...
编辑导读:对付产物司理们来说,我们需要相识产物各个时期的用户特点,从而担保在整套流程中,我们都能帮助相应部分,在差异阶段拟定出适合的计策引发更多新用户的插手,晋升客户的转化和留存。所以做好用户生命周期...
编辑导读:跟着社会老龄化加剧,暮年人成为了总人口中占较量大的一类群体,但由于暮年人生理本领退化、心理状态和心智模式上的差别,在产物利用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被数字化“断绝”的暮年人,奈何才气与互联网世界...